OUTPUT最高學以致用 – 閱讀心得

書籍內容

這本書列出了 80 個如何輸出的點子,而且每一個點子其實都只有 2 ~ 5 頁,很適合利用瑣碎的時間,例如通勤時間讀 3 ~ 5 個點子。這本書淺顯易懂,書裡放了很多插圖,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更一目瞭然地了解內容,是一本適合輕鬆學習的書。

輸出的定義

輸入是將情報放到腦袋,輸出是將情報經過腦袋處理後表現出來,
所以 是輸入, 則算是輸出
輸入:聽、看 → 改變大腦世界
輸出:說、讀 → 行動 → 改變現實世界

輸出的好處

在輸出的過程其實得到最大的好處會是自己,因為在輸出後才能得到回饋,藉由回饋來不斷修正自己,然後不斷地成長:輸入 → 輸出 → 得到正回饋 → 修正 → 下一輪的輸入、輸出,藉此達到自我成長的螺旋梯。

輸入:輸出 = 3:7

現在人大部分都是輸入過多,但是卻沒有什麼輸出,作者提到輸入輸出的比例最好是 3 : 7,這不是作者隨便寫出的一個數字而是來自一個實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亞瑟.蓋茲(Arthur Gates)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他找來一百名年齡介於 9 到 14 歲的學生,讓他們在九分鐘之內,默背一份「社交名人錄」。接著他把這些學生分成不同組別,安排給每一組「記憶時間」和「練習時間」的比例各自不同。
最後成績最高的,花了 40% 的時間在「記憶」。其中年紀越大的學生,花在「記憶時間」的比例相對遞減,其中以 30% 的組別成績最好。所以,初學者適合用四成的時間輸入,六成的時間輸出。更熟練的人可以用三成時間輸入,七成時間輸出。

輸出的方法訓練

書中提到 7 種輸出訓練的方式

  1. 寫日記
  2. 紀錄健康狀況
  3. 寫讀後感,針對想寫讀後感想的人可以使用 Before + After + To 的架構:
    Before:在讀這本書之前…
    After:讀了這本書之後…
    To Do:我決定之後…
  4. 發送情報
  5. 在社群媒體上發文
  6. 寫部落格
  7. 寫興趣

持之以恆

書裡面提到各式各樣的輸出方式,像是上面提到的寫日記或是有架構的寫讀後感,但我想最難的還是持之以恆的部分。這部分作者也有提到:最開始的時候,不用要求自己就要寫萬字 blog,或是拍出長片youtube;降低自己輸出難度,並且找到適合自己媒介,藉此延長持續輸出的時間。

心得

身為一個工程師每天其實都會從網路上接觸大量的資訊,但大部分時間都只是看過(輸入),有時候找到一些不錯的內容也只是當下覺得,啊這很有用或是很有趣,但沒有好好紀錄,事後要回去找或是回想內容細節時就很容易遺失。
看了這本書後起心動念,覺得除了接受資訊,也要同時輸出才能達到書裡面說的成長螺旋,這也是我開始這個部落個的原因,希望除了持續輸入以外,也能照書裡寫的堅持自己持續的輸出,來達到自我成長,同時也能讓周圍的人進步,很喜歡這本書裡的開頭:

輸入改變的只有 大腦世界,唯有輸出才能改變 真實世界

希望大家共勉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