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內容:
這本書是相當有名流傳了數十年的經典書,重新定義了現代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幫助大家在這資訊爆炸動蕩不安的時代,擺脫無所適從的生活,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目的,重新學習與人相處,這本書是一本可以不斷再讀的好書,書中提到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一輩子的功課。
七個習慣關係圖(來自書中):
這七個習慣是慢慢地從內到外,前三個習慣主要是內在的鍛鍊,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從個人影響到周圍,最後一個習慣是圍繞六大習慣持續進步,當然這七個習慣都會互相影響。
習慣一:主動積極
- 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
- 造成影響,不要被影響
這一章提到了當人遇到外來刺激時,是能自己主動積極選擇自己的回應,而不是受限於環境、外物,對於主動積極的人來說,他們很明確知道責任感的重要而且不會把自己的行為歸咎於外在環境。
一般人認為,人性是環境與制約作用的產物。
> 基因決定論(Genetic Determinism):認為人性、個性等都是來自於祖先的遺傳。
> 心裡決定論(Psychic Determinism):強調個性是從小因為父母教養方式所打造的。
> 環境決定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主張環境決定人的本性,例如:老闆、配偶、子女、國家狀況等都會影響。
實際上在回應中間人是可以自由選擇的。
刺激 ——> 自由的選擇 ——> 回應
例如:書裡面提到一位心理學家法蘭柯,在二戰時期被關進納粹死亡集中營,身心都被折磨並且被關於囚室沒有自由,在客觀環境上他完全被人控制,但他發現他還是有回應外在刺激的自由和能力,最後感召了其他囚犯,甚至獄卒。
書裡面的例子或許過於極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嚴酷的環境,但我想遇到受制於環境、外物的情境隨時隨地都會發生:事情做不完的加班、重要的事被其他不重要的小事耽擱、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但其實這些事情都能用主動積極態度去面對並且選擇回應。
當所有選擇都能感覺到是自己下的決定,就能更多的感覺到了掌控自己,並且進一步的影響他人。不必怪罪別人或文過飾非;不願天、不尤人,但求盡其在我。
習慣二:以終為始
這是我認為七大習慣裡面最重要的一個,要從結尾往回推自己的人生會需要怎麼發展,書裡面提到的方式是:可以想像在自己的葬禮中希望大家對自己的評語是什麼;藉此來回推現在應該要做什麼、重心要放在哪裡;只有目標和方向都明確了,才能把精力用在對的地方。
寫下個人憲章
寫下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在此生做些什麼,以此當個人憲章,當有了重心而且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時,再對任何事下決定之前就能知道自己的行事準則,不會因此而偏離方向。
每個人都有可能會同時有多個身份,有可能是父親、丈夫、兒子、員工等,對這些角色也訂立方向和目標,這樣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扮演了哪些角色,經常地審視這些角色就能避免過度偏重其中一個,讓生活更平衡,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習慣三:要事第一
管理重要性而非時間
改變管理重點,可以使用四個象限來分類:
象限一、重要不緊急
象限二、重要且緊急
象限三、不重要但緊急
象限四、不重要也不緊急
很多人很容易把精力和時間分配在第一象限、第三象限;但緊急的事其實往往是對別人重要而非對自己重要;而第一象限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應該藉由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找出真正重要的事,然後減少第一象限、第三象限的事情,把精力重新對焦在第二象限上。
習慣四:雙贏思維
人生不是零和遊戲
人際關係有六種樣貌:利人利己(贏/贏)、損人利己(贏/輸)、損己利人(輸/贏)、兩敗俱傷(輸/輸)、獨善其身(贏),最後是好聚好散(無交易);唯有利人利己才是雙贏的概念,也是第三選擇,並非一定要有輸贏而是超越雙方,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而利人利己是所有人際互動的成功基礎,包含了五個互賴的面相,本身的「品格」,建立起互利「關係」,獲得兩全其美的「協議」,協議則有合理的「制度」配合,由正確的「流程」來完成。
雙贏的品格
1. 真誠正直:
從習慣一到三都是在幫助自己認識、維持真誠的本質,只有清楚知道自己內在核心價值,並且取得和諧,才是「贏」;如果沒有誠信無法堅守自己的內心價值,沒辦法做到與別人的承諾,那就算不上真正的真誠;缺乏誠信違反了自己的核心價值就不能算是利人利己。
2. 成熟:
需要勇氣以及具備關懷:有勇氣追求利潤,也能關懷照顧他人的利益,才是成熟的表現。
3. 富足的心態:
一般人都會認為世界是一塊大餅,別人多吃一點自己就會少吃,人生就像一場零和遊戲;但唯有自己保持富足的心態,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得以分享,才不會資源限制住,從而開啟無限的可能性 。
習慣五:知彼解己
優先理解對方的立場
這個習慣我覺得是最難的一項,因為人跟人溝通的時候,會因為角色不同 (可能對方是主管、父母權威比較高或是反過來的情況)、環境不同等原因,很難站在對方的立場去了解為什麼對方會這麼想,為什麼對方會這麼做;有時候覺得自己很能理解對方了,但其實沒有,此時很容易造成溝通上誤會。
在瞭解他人上沒有捷徑可以走,只能一對一面對好好溝通,在發表自己的意見前仔細聆聽對方的問題,盡量把自己帶入到對方的角色,嘗試理解對方,不輕易地下定論。
人與人之間是有感情帳戶,如果對親密的人每天都有好好相處互相溝通,那也會越來越容易理解對方,就像每天存錢到感情帳戶,不斷儲蓄後就能為這個帳戶帶來不少財富;但反過來說,不好好經營這個帳戶,一旦破產了,想要修復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習慣六:統合綜效
尊重人我殊異
尋求第三選擇
統合綜效提到的是一種自然現象: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但這個全體不容易達到,因為在團隊裡面總是會有各式各樣意見分歧,但是書裡提到的反而是把這種情況當作一種優勢創新,因為人多所以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想法;統合綜效就是要能接納所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時自己也貢獻一己之力。
最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尋第三選擇,也就是互利雙贏的結局;當大家都有意見時一定會有利益相左的情況出現,要如何藉由習慣四 (雙贏思維) 和習慣五 (知彼解己),來尋求每個人都受惠的結果。
習慣七:不斷更新
最後的習慣,要能夠不斷地保存並且增加你最大的資產 – 你自己。
透過生理、靈性、心智與社會情感四個面向的不斷更新並且磨練自己。
生理:適當運動有助身心健康
現代很多人常常說抽不出時間來運動,但其實運動只要每個禮拜找三天,每次運動30分鐘就能對身體有極大的改變,隨著運動體力的進步也更能應付日常活動。
靈性:滌除心靈的塵埃
靈性是人的核心,代表價值體系,這一項與習慣二(以終為始)密切相關,必須要時時刻刻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意義以及使命,它會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進。但要想清楚自己的使命,必須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靜靜地放鬆不被外物影響下好好帝思考,也可做一些冥想來幫助整理自己的思緒。
心智:不要停止教育自我
很多人離開學校後就停止了自我學習,這點我自己也是一樣的,一直到有同伴一起舉行讀書會,慢慢才又撿回了閱讀的習慣;盡量讓自己每天都能吸收新知,看書是很好的方式,也可以找三五好友就能維持得更長久。
社會情感:歷練待人處世之道
人際關係是需要花精力維持的,在日常中去實踐習慣四到六,藉由化解歧見(雙贏思維),聆聽了解對方(知彼解己),最後尋找雙方都是贏家的第三條路(統合綜效)。
心得
這本書很有名,看之前原以為就是一本心靈雞湯,看完後發現這本書並非只是雞湯這麼簡單,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都是很實際能去練習的方向,其中對成功的定義、生活的使命,也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有很深刻的反思。
出社會一陣子後很多人確實會被重複單調的生活磨損,很容易變成機械式地活著,對於起床一天的開始也都不再感到興奮;因為你的每一天都可以被預測,而且你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何在,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上面寫到對我影響最深的是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當自己的使命和目標確立了後,接下來的一切才有意義。
最後分享很喜歡作者在書裡提到的「不斷向上」的人生,不管自己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要能持續追求進步,並且持續「奉獻自己」,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這本書值得推薦給所有人。
感謝分享!